在高新区(滨江)海创基地北楼的办公室里,一行行芯片设计代码在电脑屏幕上如流光般跃动,清脆的键盘敲击声在静谧中交织回响。
这里是杭州万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万高”)的大本营,一家专注于能源互联网专用芯片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日复一日,他们在这里默默耕耘,用一行行代码构筑能源世界的“智慧内核”。
这枚诞生于滨江的芯片,正嵌入全球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能源设备中。
从零开始
开启芯片设计领域的漫漫求索
2006年,对杭州万高技术负责人门长有而言,意义不同寻常。那一年,他和十余人的创始团队一同入驻六和路368号,成为最早一批扎根杭州高新区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的拓荒者之一。
“那时的海创基地刚启用不久,窗外是大片未开发的土地,远处工地正忙,园区还在建设中,整个区域充满朝气,也带着几分青涩。”门长有回忆道。对他和团队来说,那是一段从零开始的征程,他们在滨江这片热土上,开启了芯片设计领域的漫漫求索。
一块芯片的含金量有多高?设计有多复杂?门长有举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电脑,核心都是一枚枚微小的芯片。但设计芯片,难度不亚于规划一座百亿人口的超级都市。”在他眼中,每个晶体管如同一位居民,每条电路则是一条街道,工程师不仅要规划居民的住所、构建通达的交通网,还要统筹整座“城市”的能源、效率和空间。
而对为能源互联网提供专用芯片的杭州万高而言,挑战更为严峻——产品必须满足工业级高可靠性、高精度与低功耗需求。这意味着,设计团队手中的“城市蓝图”更加庞大、复杂。为此,公司在芯片设计之初便定制了苛刻的产品规格。尤其是模拟验证环节,除简单环境测试外,还尽可能模拟芯片真实的工作场景,对功耗、性能等关键指标等细致“考核”。
目前,由杭州万高全自研的RISC-V内核、高集成度SoC设计等已实现了在智能电网、新能源等领域的国产化替代和突破。同时企业还形成了蜂鸟、海燕、飞鸽三大芯片产品线,一块块印刻着“滨江设计”印记的芯片,正悄然嵌入全球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智能电表、充电桩、工业控制设备中。
一路“高歌”
精准培育结出丰硕产业成果
在这场“高精尖”游戏中,杭州万高并非“单打独斗”。滨江不仅汇聚了芯片设计企业,更在EDA软件、IP核、材料装备、封装测试等领域的企业在集成电路全链条上落子布局。
比如,在前端设计领域,近年来,滨江引育了行芯科技、广立微等一批优质EDA企业。在空间布局上,各产业平台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物联网小镇聚焦关键控制芯片设计与终端设备制造;互联网小镇、具身智能机器人小镇、滨富特别合作区则在芯片设计、高端装备、封测制造等领域各具特色,共同织就了一张覆盖芯片设计、制造、封测及应用的全产业链网。
“在这里,我们能与IP供应商面对面沟通定制需求,也能快速与下游客户进行方案验证和联调。”门长有感慨道,“这种地理的贴近与产业的协同,极大压缩了沟通成本,为产品迭代与市场响应抢出了宝贵时间。”
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高新区(滨江)集成电路产业营收从2021年的231.06亿元,一路攀升至2024年的410.4亿元,最高增速达53.9%。
从点亮一盏灯,到驱动一辆车,再到管理一座城市的能源脉搏——藏于方寸之间的“滨江力”,正蓄势走向更广阔的世界之境。
在高新区(滨江)海创基地北楼的办公室里,一行行芯片设计代码在电脑屏幕上如流光般跃动,清脆的键盘敲击声在静谧中交织回响。
这里是杭州万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万高”)的大本营,一家专注于能源互联网专用芯片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日复一日,他们在这里默默耕耘,用一行行代码构筑能源世界的“智慧内核”。
这枚诞生于滨江的芯片,正嵌入全球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能源设备中。
从零开始
开启芯片设计领域的漫漫求索
2006年,对杭州万高技术负责人门长有而言,意义不同寻常。那一年,他和十余人的创始团队一同入驻六和路368号,成为最早一批扎根杭州高新区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的拓荒者之一。
“那时的海创基地刚启用不久,窗外是大片未开发的土地,远处工地正忙,园区还在建设中,整个区域充满朝气,也带着几分青涩。”门长有回忆道。对他和团队来说,那是一段从零开始的征程,他们在滨江这片热土上,开启了芯片设计领域的漫漫求索。
一块芯片的含金量有多高?设计有多复杂?门长有举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电脑,核心都是一枚枚微小的芯片。但设计芯片,难度不亚于规划一座百亿人口的超级都市。”在他眼中,每个晶体管如同一位居民,每条电路则是一条街道,工程师不仅要规划居民的住所、构建通达的交通网,还要统筹整座“城市”的能源、效率和空间。
而对为能源互联网提供专用芯片的杭州万高而言,挑战更为严峻——产品必须满足工业级高可靠性、高精度与低功耗需求。这意味着,设计团队手中的“城市蓝图”更加庞大、复杂。为此,公司在芯片设计之初便定制了苛刻的产品规格。尤其是模拟验证环节,除简单环境测试外,还尽可能模拟芯片真实的工作场景,对功耗、性能等关键指标等细致“考核”。
目前,由杭州万高全自研的RISC-V内核、高集成度SoC设计等已实现了在智能电网、新能源等领域的国产化替代和突破。同时企业还形成了蜂鸟、海燕、飞鸽三大芯片产品线,一块块印刻着“滨江设计”印记的芯片,正悄然嵌入全球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智能电表、充电桩、工业控制设备中。
一路“高歌”
精准培育结出丰硕产业成果
在这场“高精尖”游戏中,杭州万高并非“单打独斗”。滨江不仅汇聚了芯片设计企业,更在EDA软件、IP核、材料装备、封装测试等领域的企业在集成电路全链条上落子布局。
比如,在前端设计领域,近年来,滨江引育了行芯科技、广立微等一批优质EDA企业。在空间布局上,各产业平台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物联网小镇聚焦关键控制芯片设计与终端设备制造;互联网小镇、具身智能机器人小镇、滨富特别合作区则在芯片设计、高端装备、封测制造等领域各具特色,共同织就了一张覆盖芯片设计、制造、封测及应用的全产业链网。
“在这里,我们能与IP供应商面对面沟通定制需求,也能快速与下游客户进行方案验证和联调。”门长有感慨道,“这种地理的贴近与产业的协同,极大压缩了沟通成本,为产品迭代与市场响应抢出了宝贵时间。”
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高新区(滨江)集成电路产业营收从2021年的231.06亿元,一路攀升至2024年的410.4亿元,最高增速达53.9%。
从点亮一盏灯,到驱动一辆车,再到管理一座城市的能源脉搏——藏于方寸之间的“滨江力”,正蓄势走向更广阔的世界之境。